為推動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近日,科技部發布了《“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國科發高[2017]92號,以下簡稱《專項規劃》)。為了更好地貫徹和執行,科技部高新司對《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進行了解讀。其中材料做為其中一個重點出現在規劃報告中,下面小編就對其中的3D打印部分進行解析。
其實在2017年1月,《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正式發布?!栋l展指南》布局了一批前沿新材料,實施前沿新材料先導工程,材料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3D打印作每年的市場規模和發展速度都在成倍數地增長,小編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先進的材料科學,尤其是復合材料對增材制造自動化影響最大。而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新材料是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一直以來,我國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了眾多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措施。
有數據顯示,2010年-2014年3D打印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9%;2014年,全球3D打印產品和服務產值已經達到41.03億美元,同比增長35.2%,實現了18年以來的最快增速。2015年,全球增材制造和3D打印市場銷售額達到51.65億美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10億美元出頭,增長率達到25.9%。
在2017年1月9日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中,馬凱指出,新材料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是建設制造強國的迫切需要,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要立足我國產業發展實際,著眼應對新一輪材料變革,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舉措,盡快把我國新材料產業搞上去。
3D打印材料技術的發展直接決定了能制造出多少種東西,以及打印出的產品能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制造業的產品。更好的材料質量、與之匹配的打印技術、更便捷的使用方式將是材料制造商的追求目標。
目前3D打印可選用的材料有石膏材料、ABS材料、橡膠、PC材料、金屬等。不同材料價格差異很大。目前使用較多的是ABS等容易被光固化的材料。Shapeways打印的物品已超過一百萬件,意味著目前對于材料的需求已經達到千噸的級別。未來3D打印市場對于打印材料(如ABS)的需求可能會達到每年十萬噸的級別。與目前中國市場月需求量相當。
3D打印(增材制造)材料將根據3D打印的技術特點得到更好的針對性開發,在更細微的細節上滿足應用端更高質量和更大的最終生產零件需求。同時,可用于3D打印過程的材料范圍繼續擴大,在低、中、高端領域滿足一系列不同的需求。
下面是科技部對《“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的全部解析內容。
一、關于《專項規劃》編制的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推動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明確“十三五”時期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思路目標、任務布局和重點方向。2013年5月以來,科技部開展了材料領域的技術預測與戰略研究,圍繞材料科技創新發展現狀與重大需求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國際趨勢和國情實際,研判新時期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切入點、著力點,在充分征求各有關部門(單位)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科技部牽頭編制和發布了《“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二、關于《專項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專項規劃》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化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握材料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態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增強材料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傳統材料綠色化和提質增效促進產業升級為主線,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和國防建設對材料的迫切需求為目標,強化材料的基礎創新能力,提高全鏈條貫通、集成和應用水平,大力推進材料領域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激發創造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構建產業新體系和發展新機制。
《專項規劃》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創新驅動與深化改革,把創新擺在材料產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堅持綠色發展與質量為先,把綠色與可持續發展作為材料產業重要著力點;三是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四是堅持問題導向與超前布局相結合,針對制約材料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切實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并優化產業格局;五是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實施若干重點專項和國家重大工程;六是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著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自主發展能力。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深度開展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
三、關于《專項規劃》的發展目標
《專項規劃》從四個層面部署了材料領域發展目標。發揮材料的基礎性和支撐性特征,大力推進量大面廣的傳統(基礎)材料技術提升,滿足國家建設需求、實現節能減排;發揮材料的先導性特征,重點發展戰略性電子材料、先進結構材料、新型功能與智能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發展前瞻性材料技術,突破納米材料技術、材料基因工程技術,形成新的技術和經濟增長點;加強材料基地與人才隊伍建設,增強材料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
四、關于《專項規劃》的發展重點
依據國際發展趨勢、國內基礎和面臨的挑戰,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重點凝練七個任務方向。
一是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著力解決基礎材料產品同質化、低值化,環境負荷重、能源效率低、資源瓶頸制約等重大共性問題,突破基礎材料的設計開發、制造流程、工藝優化及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等關鍵技術和國產化裝備,開展先進生產示范。
二是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與器件、高端光電子與微電子材料為重點,推動跨界技術整合,搶占先進電子材料技術的制高點。
三是材料基因工程關鍵技術與支撐平臺,構建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實驗和專用數據庫三大平臺,研發多層次跨尺度設計、高通量制備、高通量表征與服役評價、材料大數據四大關鍵技術,實現新材料研發周期縮短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標。
四是納米材料與器件,研發新型納米功能材料、納米光電器件及集成系統、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納米藥物、納米能源材料與器件、納米環境材料、納米安全與檢測技術等,突破納米材料宏量制備及器件加工的關鍵技術與標準,加強示范應用。
五是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以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溫合金為核心,以輕質高強材料、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材料表面工程、3D打印材料為重點,解決材料設計與結構調控的重大科學問題,突破結構與復合材料制備及應用的關鍵共性技術,提升先進結構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六是新型功能與智能材料,以稀土功能材料、先進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陶瓷等戰略新材料為重點,大力提升功能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保障能力;以超導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極端環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為突破口,搶占材料前沿制高點。
七是材料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機制與制度創新,加強材料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材料領域核心領軍人才、研究開發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組成的材料人才體系及其評價機制,提升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滿足材料領域發展的需求。
五、關于如何推動《專項規劃》貫徹落實
為進一步完善推進管理機制,保障重點任務順利實施,《專項規劃》結合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特點,具體有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組織實施機制及模式。立足頂層設計,統籌部署實施,形成持續、配套的政策保障,實現全鏈條技術創新;實施多元聯動,形成發展合力,構建立足地方、帶動全國、引領世界的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的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鏈,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材料產業集群;堅持寓軍于民,強化軍民融合,推進材料領域國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動發展;遵循材料發展規律,完善組織管理模式,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材料研發采取不同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產業化項目采取“全鏈條部署、一體化實施”的攻關模式,進行“跨學科合作”、“大兵團作戰”;發揮聯盟優勢,增強實施效果,推動開放性的國際化公共研發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建設、體制機制模式創新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建立和跨界技術的整合。
二是明確經費資助方式。按照國家五類科技計劃相關要求對不同類別的材料項目進行經費資助。
三是完善創新配套政策。優化創新發展環境,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增強可持續創新能力;加大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創新基地以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知識產權和標準戰略;加快多層次、多類型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機制;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支撐“產能輸出、資源輸入”的材料研發項目予以傾斜支持。
南京齊拓智能專注本土3D打印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