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我國多部門相繼推出產業政策。2015年,三部委發布《國家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3D打印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此后,國家分別從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與行業標準等多方面對3D打印產業進行政策推動與規范。最新行業規劃目標表示,到2022年,我國立足國情、對接國際的增材制造新型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同時推動2-3項我國優勢增材制造技術和標準制定為國際標準,增材制造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90%。我國3D打印產業核心區域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與環渤海等地區,江蘇、廣東、山東等領先省市不斷推出區域發展規劃與政策措施,推動全國3D打印產業快速發展。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鉑力特(688333)、先臨三維(600588)、極光科技(871953)、有研粉材(688456)、杰普特(688025)等
本文核心數據:3D打印行業政策、政策目標、31省市3D打印政策等
1、政策歷程圖
2012年以來,中國國內關于3D打印的政策相繼推出。2015年3月,三部委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3D打印產業迎來首份國家級專項發展推進政策。自此,3D打印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家分別從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與行業標準等方面對3D打印產業逐步進行政策推動與規范。

2、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國家層面3D打印行業政策匯總
自2012年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3D打印行業的發展政策,其內容涉及3D打印產業化、發展目標、應用范圍、技術創新、標準規范等多方面。2021年6月,3D打印行業標準已被納入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




——3D打印材料發展政策解讀
專用材料作為3D打印行業基礎原材料,其質量及技術水平等均會對3D打印技術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發布系列政策從3D打印材料的重點領域突破、質量與技術水平及材料行業標準等方面進行支持與規范。
早在2012年,工信部發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就已將3D打印用相關材料納入重點發展范疇,2015年增材制造專項發展計劃中,首次提出增材制造專用材料的具體發展措施與目標。2020年與2021年有關部門發布的政策重點主要在3D打印材料的技術提升與標準建設方面,2021年2月發布的《“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征求意見稿)》就將7個3D打印材料相關的技術列為重點申報項目。

——3D打印技術發展政策解讀
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 獲得SLA(光固化立體成型)技術發明專利,3D打印技術自此誕生。目前主流的四種3D打印技術分別為FDM(熔融沉積成型)、SLA、SLS(選擇性激光燒結)與3DP(三維印刷工藝)。
我國自2012年起便發布相關政策提出要推廣快速熔覆成形技術,2015年發布的《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中,提出加快提升增材制造工藝技術水平,并分別列舉了重點發展的金屬材料與非金屬材料打印技術。2020年,國標委與工信部等發布行業標準行動計劃,提出要完善3D打印工業和設備標準,并提出行業標準發展具體目標,到2022年,行業標準要實現與國際對標。

——國家層面3D打印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目前,我國涉及具體增材制造行業發展目標的專項政策較少。2017年發布的《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增材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據工信部數據,2020年僅全國規模以上增材制造裝備制造企業營業收入就已經達到105.2億元,因此,據前瞻初步統計,2020年3D打印行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目標已經基本完成。
2020年,國標委及工信部等聯合發布的《增材制造標準領航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主要在3D打印行業的發展標準方面提出具體目標,到2022年,推動2-3項我國優勢增材制造技術和標準制定為國際標準,增材制造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90%。
3D打印產業屬于智能制造的細分領域,在工信部2021年4月發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國內市場智能制造裝備水平滿足率超過70%,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10家以上;制修訂200項以上智能制5造國家、行業標準。
據南極熊3D打印網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3D打印廠商的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有29家,超過10億元的僅深圳創想三維一家,因此,要達到2025年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目標,作為重要細分領域的3D打印產業,還需進一步加快提升技術水平,拓寬技術應用范圍,實現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3、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從市場區域分布來看,我國的增材制造產業已基本形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以中西部部分地區為紐帶的產業空間格局。在政策推動方面,較為領先的省市有浙江、廣東、江蘇、山東與上海等。
其中,浙江省3D打印產業專項政策較少,在最新發布的浙江省高端裝備業、新材料產業等相關領域的“十四五”規劃中,均有涉及對增材制造行業的支持與規劃政策。
廣東省作為3D打印產業大省,配套政策規劃較為完善。2021年廣東省在先進制造業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相關政策文件中,均有對增材制造產業做出相應的鼓勵政策。
江蘇省主要結合國家層面相關政策提出具體發展規劃與措施,2020年6月發布的關于貫徹《增材制造標準領航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實施意見中,就提出了到2022年增材制造相關標準建設的具體目標。
山東省3D打印產業實力較強,2021年3月發布了《2021年全省智能制造工作要點》,指出增強智能制造裝備供給能力,重點圍繞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等核心裝備,培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31省市3D打印行業政策匯總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齊拓智能-中國智能制造及三維數字化系統